讨好型人格怎么办?如何摆脱“讨好”的困境?

李长太

李长太2025.03.14

  • 136
  • 0
  • 0
讨好型人格怎么办?如何摆脱“讨好”的困境?

最近,一位学员向我倾诉:“感觉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,非常不舒服,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变,该怎么办?”

 

这个问题其实很常见,尤其是在职场和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因为害怕冲突、担心失去关系而选择讨好他人。但长期下去,不仅自己内心压抑,还可能失去自我。那么,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?我问了这位学员两个问题,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。

 

第一个问题:你有足够的积蓄吗?

 

这位学员的回答是:“有一定积蓄,即使一年不工作也没什么压力。”

 

我说:“那很好,没有经济上的急迫压力,是第一步。” 手里有积蓄,未来一段生活有保障,内心就踏实。工作上,就算遇到一些冲突,大不了辞职不做了,慢慢找机会,心理不慌。

 

这里,我也想提醒大家: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费,保持一定的经济独立性。 比如,手里有20万存款,想买一辆车,一冲动买了辆50万的车,贷款30万。结果每个月工资扣去生活费、车贷,基本不剩钱了。这时候,如果公司领导故意刁难你,你大概率是要忍的,因为不忍无法生活、无法还车贷。

 

但如果你买一辆十万以内的车,手里还有十万现金,职场上的心态就会好很多。遇到领导刁难你,你可以不讨好,大不了离开。

 

经济独立是摆脱讨好型人格的第一步。 当你不再为生计发愁时,内心的底气就会增强,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,也更容易坚持自己的立场。

 

第二个问题:你喜欢运动吗?尤其是有对抗性的运动?

 

这位学员回复我,自己很少运动,平时也就是上班时候走走路。

 

我回复说:“那不行。如果你手里有积蓄,没有后顾之忧,还感觉自己是讨好型人格,那问题就出在运动上。”

 

我们假想一下,如果你的老板刁难你,冲你大喊大叫,经常让你熬夜加班,做很多工作,你可能被对方的气势压倒。但是,如果你不仅手里有积蓄,同时身体素质很好,学过拳击,你估计可以在3秒内击倒对方,你会怕他吗?

 

身体的强大,往往能带来心理的强大。

 

我给他分享了我的经验。我在职场上,曾经也遇到过对方语气特别横,或者气势特别足的情况,那时我也容易妥协,进入讨好型状态。但后来,我用了一段时间学习综合格斗,包括拳击、泰拳、巴西柔术,并且注重实战练习,还打了一场业余比赛。之后,我的状态就变了。

 

如果对方冲我很不礼貌,想在气势上压倒我,让我妥协,我会大概评估一下:如果真的发生冲突,我可以击倒对方吗?需要多久?

 

大部分人都是没学过格斗的,学过格斗的人,大部分练习时间也比较少。综合来看,我估计95%的情况自己可以击倒对方。当我内心有了这个认知后,心态就很平和,慢慢和对方说话,很有底气。 对方往往感受到我的自信,态度会转变。

 

一个真实的案例

 

有一次,我找了一家搬家公司,网上报价挺便宜,就选了这家。搬家过程中,对方三个小伙子确实很卖力,我都感觉这个报价有点低。结果结账时,三个人围着我,加了一堆费用。

 

估计这是他们常用的方式:先低价吸引客户合作,然后加各种费用,依仗人多施压,要求对方接受。

 

我之前上综合格斗课时,练习过1对2的场景,有一些经验。我当时大概评估了一下:如果发生冲突,我会吃亏吗?我想,如果发生冲突,先护好头部,集中攻击对方一个人,估计3秒可以打到对方一个,剩下两个。接下来,要注意走位,尽可能不要同时面对两个人的攻击,再打到另外一个,剩下一个就好办了。

 

于是,我心平气和地和他们提出了一个我觉得合理的方案,我说:“你们要么同意,要么接下来怎么办都行。” 对方三个人合计了一下,同意了。

 

学员的改变

 

后来,这位学员按照我的建议,增加了一些训练。他告诉我,仅仅是对着空气练习了一段挥拳,都感觉自己内心越来越自信了,说话底气也不同了。

 

分享一句话给大家:文而不武则弱,武而不文则蛮。建议大家,文武双全。

 

最后,补充一点

 

不到万不得已,不要真的动手打人。 如果对方首先打了我们一下,只是疼,没有伤,我们还手,对方伤得更重,算是互殴,自己要面对更重的处罚。

 

如果我碰到别人动手打我,我会注意取证(让摄像头拍下来),保护自己的要害,或者跑开,然后报警。这种情况,属于对方单方面攻击我们,我们不还手,对方大概率是要关14天的,我感觉这个结果更好。

 

总结

 

  1. 经济独立是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基础。 手里有积蓄,内心有底气,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更容易坚持自我。
  2. 身体的强大带来心理的强大。 通过运动,尤其是有对抗性的运动,可以增强自信,改变讨好型人格。
  3. 文武双全,内外兼修。 既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,也要增强外在的身体素质。

 
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那些正在为“讨好型人格”困扰的朋友们。记住,你的价值不来自于讨好别人,而来自于你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。

感谢你的阅读,本文出自知常学社(李长太)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,谢谢合作。
格式为:知常学社(李长太)(http://www.zhichangxueshe.com/4928/

发表回复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